浙江大学人类学训练营名单在6月6日公示了。
不出意料,我和海龟学习小组的其他三位申请的小伙伴都在其中。
我想,兵哥比我们还高兴!第一次见到他连续发了两条朋友圈,第一条是浙大公众号的公示名单,第二条是梁琦申请信中个人陈述的片段。对兵哥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学生选择人类学,并得到浙大的认可更高兴的事情?
光是想到我们作为兵哥的骄傲,也是一件值得高兴很久的事情!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也答不上,或许就只是因为我们不止是想要亲近人类学,更是喜欢兵哥。兵哥带着情感和真心陪伴了我们一个学期,我们也想给予兵哥一份骄傲。
期待7月份的浙江人类学之旅!
说起来,这段时间没有怎么读书,感觉心里空了一些内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搭建博客上,忽略了平时的阅读。
这点在我写作博客的时候感受更加强烈。
第一点是“不知从何写起”,第二点是词不达意,第三点则是缺乏逻辑,上下文衔接不畅。
我的生活也是无数个有趣的故事呀!既然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生,当然要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将自己的生活如同故事一般娓娓叙述出来。
哎!我突然想到,既然我想给自己的博客加一个“田野-故事集”的栏目(昨晚去跑步的路上想到的),不妨就把自己的经历以半虚构性的写作形式表达出来!想到这一点也是因为袁凡——小说正是她博客的一大特色!
有时候,深藏心底的话要更加隐蔽……
第一个问题反思完毕啦。
上了大学以后确实很少写作了,或许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不管是自己的社会学专业,还是拓展到人类学的学习、R语言和编程的学习),我都愈发觉得写作是现代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技能。想想自己第一次看到益辉、湘云、叶寻、列驰和袁凡的博客,看到他们如何用文字将自己过去娓娓道来,有的冷静而幽默,有的坦然且平实,有的则柔和似春风拂面,让人读后内心恬静。
用文字进行表达,不仅可以纾解情绪,重新认识自己,也是让别人了解自己最诗意和最美好的一种方式。
我想,虽然每个人的文字会因为性格而呈现出一定差异,但是个性/特性/特色还未足够明显。每一个人都需要大量的写作积累,才能逐渐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突然想到写信时常说见字如面,究竟是指字的模样,还是写信人的文字风格?)
我为时尚且不晚,只想感谢兵哥给我种下了一颗“夜以继日地读书”1的种子。在我看来,阅读和写作是紧紧捆在一起的,没有写作的阅读不会真正成为我们身体和情感的一部分。
第二个问题也先到这里吧!最重要的是,坚持读、坚持写,不管开头的文字有多稚嫩,又如何让自己觉得难以接受。
列驰的文字严谨而不机械,富有逻辑又很“充盈”。我实在想不到如何描述他表达中的优雅和美丽。就像……武侠小说中武功修炼到大成并返璞归真的大师?或者是浑然天成的美物?唉,我该怎么形容?也许只能最直白地说成是让我可以一看再看,但丝毫不会觉得腻烦。每一次阅读都如同沉寂的心灵得到了久违的邂逅。
我想这是长期思考和表达的结果。就像袁凡他们描述的一样,列驰是“思考力”的。写到这里,我想起公众号“人物”,还有“新潮沉思录”。
欸嘿,想在这里留几句“人物”2中戳中我的话:
(爱情)就像一抱鲜艳明丽的花束,不用什么风雨,不用什么外力,不用什么戏剧性的破坏,就会日复一日又悄无声息地萎蔫、凋零、衰败。
如同片名「花束般的恋爱」,不管这段爱情最后有多少疲惫淡漠,端详这几个字的刹那,那种美好、心跳、如春风撩动湖水般的感觉还是无法骗人,在这一点上,坂元裕二重复了自己23岁时的心思:爱情消失了,但它实实在在地发生过,这本身就是很棒的一件事。
爱情开始的时候,时间总是不够用,这样的感觉,很多年前,华语世界最会写爱情的林夕就借王菲的嗓子唱过,「高架桥过去了,路口还有好多个,这旅途不曲折,一转眼就到了,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我们好快乐。」
与其说电影呈现的是一种失真的现实,不如说它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幻想——茫茫人海之中,有另一个人明白我的世界,珍惜我的幼稚,跟我用同一种方式爱着这个世界。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甚至不是人生的必须,但现代人的可悲和可爱恰恰在于,关于爱情这件事,总是一边怀疑一边憧憬,一边警惕一边期待,因为即便所有爱情最后都会像花一样枯萎,但枯萎本身,不恰恰也是爱情存在过的证据么?
嘿!笔力真好啊,即使只是片段,读下来也如同潺潺小溪,情感也无比细腻。美好的文字可以将情感表达出来,不让它随着时间褪去。
有了自己的博客以后,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般美丽而动人的文字。
我们的感情总热烈真诚,就让它燃得更加炙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