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埠村:流动的故事

· 780字 · 2分钟 · 想法

一、渔网–生计:人与自然的缠绕 🔗

  1. 人与鲎:渔民与鲎的关系、对鲎的态度,历史上的、当下的;黑石屿儿童社、鲎保护社区;
  2. 人与蟹:捕蟹、解蟹、绑蟹、卖蟹、净网、修网的全过程。
  3. 西埠村的垃圾处理问题。
  4. 西埠村光污染程度。夜晚可以看见满天的星星。
  5. 人与“海猪”(若有可继续讨论的空间……)

二、中越关系历史视角下渔民个体的生活变迁:人与社会的记忆 🔗

  1. 渔民海上故事,与越南的关系变化,受此影响形成的生计模式和社会记忆

三、民间与海上信仰:人与神的呈献 🔗

  1. 民间的流动式信仰。神事、天师?
  2. 海上的多元式信仰。

信仰在渔民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

四、家族“小历史”,个体“大记忆” 🔗

  1. 渔民家族上下三代历史背景下,如何解读渔民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命运——读《渔民访谈——方静》中与佟萍奶奶对话部分有感。

五、西埠村的现代化海洋问题:人、神、灵的三位一体 🔗

兵哥说,真正好的作品是既谈人,也谈神,还谈自然。西埠村的现代化问题是否可以从人、神、灵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虽然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现代化”,也不知道“三位一体”是否可用。


渔民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故事,与他们的民间信仰是什么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建构的过程吗
另,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解渔网的时候,阿姨将自己的脚习惯性地长时间放在装着垃圾的小箱子,这样的细节为什么会让我注意呢?
劳作过程中的臭味。
记录解干净的网和不干净的网分别需要的时间。
解网的程序是否有一个时间惯习安排?例如早上六七点会不会是一般用于清理垃圾?还是看情况,如果昨天的垃圾多就清理,或者是早上有收成。
渔民的生计态度,代际间的社会心态创造。

清理垃圾的有三种方式吗:

  1. 拿竹竿搭直,而后在另一边将网的另一端拉过来。
  2. 使用圆转盘。
  3. 直接手动解网,另有人在一头检查,抖渔网。

难搞的时候,小螃蟹会被直接踩碎;大螃蟹会被掰掉钳子,因为大螃蟹被踩碎以后有臭水。


1、从《礼物》看还神
2、依海之人的社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