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和他的“附近”。
近日 🔗
想着FJ的文字,想象她的叹息和她对村民的观照,近日情绪虽无法抑制地低落,但总体而言状态并不糟糕,反而有一点「像树一样生长」的错觉感觉。
能花上稳定的时间读英文句子——「不背单词」有一个优点,每个单词都有很多来自各种影视的句子,根据完整的句子来记忆单词,对我而言比孤立地记忆一个单词要好太多。我感觉有一定的效果。最近在看Hadley的第二版「Data for Science」和GitHub上的「Happy Git and GitHub for the useR」教程,我发现这些英文文本一方面理解起来比过去更顺畅,另一方面更重要——我能更有耐心地读下去。如果在过去,尽管许多单词看得懂,但是却没有耐心把句子和文本看完。或许这是语言的使用习惯,也是学习外语需要经历的重要阶段。但不管怎么说,语言本质上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文思维转向英文思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虽然还在导论部分,但黄应贵先生写的《反景入深林》目前已经深深吸引了我,一方面是他的文字,虽然简单,但也因此实在,有一种直白而又富有平静力量的特点,有力而不桀骜。另一方面是他自己对人类学的认识,全人类文化视野、由特殊性去挑战一般性,在异文化中重新看待我们自己。目前看来,《反景入深林》更像是黄应贵先生走入人类学的自传,同时兼有自己的理论思想。或许也正因如此才比较好读?至少比《努尔人》和《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民族志要好读。另,也比虽同样是自传的《金翼》更吸引人(王老师很喜欢《金翼》,这本自传类的民族志也确实比其他常见的民族志更好读,但是无法吸引我,至少不及《反景入深林》)
离开黑石屿前开始《帝国的隐喻》和《再会,公共人》的阅读,但是《帝国的隐喻》却实在读不下去。在豆瓣上看到很多豆友说翻译者翻译得非常糟糕。
昨天,XY老师让我今天和22级创新班的同学分享自己学习R的经验。已经很久没有做过数据分析了(R基本用来写博客,别无他用),庆幸过去折腾的记忆还在,虽然并不具备成熟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R的安装、基本使用还是可以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来进行分享。为此,我专门翻看了Hadley的第二版Data for R Science(英文原版)。站在今天回头看,只觉得过去一头雾水的内容如今显得那么通俗易懂。
QP老师通情达理,课间和他说去分享一下R的学习经验,估计XY老师已打过招呼,他心领神会,竟让我可以不用回来继续上他的社会学研究计划写作课程。
我分不清自己是好为人师,还是单纯喜欢这个分享的过程。我尽力向台下一副副十分不解为什么社会学要学习R语言的面孔介绍我眼中R的魅力。我想自己已尽力靠近通俗介绍的效果,收到的反馈也让我挺受鼓舞。
XY老师的鼓励让我诚惶诚恐 |
Hanson 🔗
昨晚和Hanson一起把冰箱搬到他的宿舍。之前还用着制冰机,这会儿他连冰箱也给整上了。
和他约好今晚去南亭吃冰粉。
说起来,他更像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生。他已熟悉大学城外环这一带,南亭的路、南亭的美食。让我吃惊的是他和冰粉店的老板特别熟悉。我们走到店铺门口的时候,老板第一句就是「Hanson来啦!」眉开眼笑间尽是熟络的感觉。谈话间,Hanson唠家常一样,聊起自己旅行的地点,和老板说得有来有回。也不知是否因为Hanson带了我这个新客过来,老板特意给我们的冰粉都加了丸子,吃完冰粉以后还续上了加冰的少许额外冰粉。
我问他是怎么知道这家冰粉店的——味道确实不错。他说他刚来大学城就来这了,自己一个人瞎逛的时候,看到自行车骑行队伍来这家店吃冰粉——「骑车的人很会吃东西」,虽然我不知依据何在。当时在我们的桌子旁边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穿着骑行的装备。
走过南亭的小吃摊位,他很自然地说出哪一家的哪些值得一试,但想到自己胖了最后也只好作罢。
回来宿舍时,他突然说要给宿管小哥拿个水蜜桃。我寻思着他怎么和宿管小哥都认识了,他只说每天经过就聊聊天嘛。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我看着他拿着水蜜桃递给宿管小哥,他有一些不确定,也有一点细微的紧张,在宿管小哥看了水蜜桃几秒最后说了句「Thank」you」后,他踮了踮脚,说了句「我溜了」便走了。
我打趣他想给以后晚归做铺垫,他笑着说是。不过走在楼梯间时,还是回到「附近」和「陌生人」的关键词,他记得还挺牢的,也确实在生活里关注了自己眼中的「附近」和「陌生人」。
「给陌生人送个礼物也好嘛。」
据说我们大一的班主任因为感染了传染病,「退隐」了,同样想到如果能「主动」一些,他人心里会感到温暖——就像给宿管小哥送水蜜桃一样,他琢磨着怎么去看一看老师。
跟着他,我看出他身体力行着我过去很喜欢的「附近」和「陌生人」的关系概念实践,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当听到他路过都会时不时和宿管小哥搭话,我很是羡慕。
「他说他可能以后不干这个了,毕竟这个年纪还年轻」
「我问他值哪一班,他说前半夜,我说别人都值后半夜,你为什么不值,后来他就值后半夜了」
「我发现他值班的位置是流动的,在竹1、竹2、竹3、竹4都有。我问他为什么不常在竹4,他说他喜欢,但后来他就经常在竹4了」
……
这些和他者相处的经历让我很佩服Hanson,过去我常常和他大谈自己看到的关于「附近」的论文、报道、概念,说来或许只是陶醉于某种自我表演,但他却能将此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他的社会学学习,或者说大学学习在很重要的层面远远超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