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晚了一些,离开民宿的时候已经是6:53,天色比昨天出门时更亮。
我没有直奔村东的海边,而是和昨天一样先到谢爷爷家。今天他们家没出海,梁奶奶正在厨房处理生鱼,一只幼猫在案板边守着被菜刀刮出的鱼鳞和挑出的鱼内脏。
听梁奶奶说,他和谢爷爷昨天捕了8斤虾,70元一斤,一共卖了560元。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不过我对此没有概念。
等我走到海边时,已经是7:03了,一眼望去尽是礁石与机船——今早的潮水非常低,不少渔船搁浅在沙滩,看样子还有很多渔民没有出海。
我站了好一会儿,一直没有等到渔民出海。倒是有一位大叔拖着浮排过来,但看样子不像是要出海的样子。
插播一段渔民平时撑浮排的小视频:
过了一阵子,我看见昨天那位皮肤黝黑的大哥来到他的小船边蹲下,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我像昨天一样凑了上去,主动和他攀谈,但感觉今天不大自然——我对想要询问的问题有些着急,几乎都是围绕在他出海用的时间、渔获情况和冬夏两季的渔业情况,所幸他从没表示过反感,回答得虽然都很简单,但也是有问必答。
按照谢爷爷和谢大哥的说法,有风就没有虾,有风就有蟹1。
“嗯,有风就没有虾,那风也(……)2,那流水转那个海水在里面,转,它就没有虾。”
今天风大,问及大哥今天是否出海,他说可能不出,得看风浪,言下之意即今天估计不出了。
他打量了一下机船,不久回摊位锯塑料泡沫,做起了浮标。
我见大哥还蛮好说话,就大胆地跟了上去,看他做浮标。甚至当他拿着锯好的塑料泡沫回到船上时,我仍然跟上,有些局促地看着他将原浮标上的小塑料泡沫换成刚锯好的大塑料泡沫。
大哥不赶我走,也没有对我不闻不问——直到这时候,他终于开始对我产生了些许好奇,问了我的来历和状况。正苦恼于不知如何进一步展开话题的我马上振奋起来,重新找到了一点掌控感。当我开始介绍起自己的基本信息后,也自然地从回问中了解到大哥的状况。
大哥也姓谢(谢爷爷称他为“虾皇”,还说村里人都这样叫。不过我疑心这是谢爷爷的调侃。昨天大哥抓了15斤虾,爷爷抓了8斤,但爷爷却据此声称大哥每天抓的虾都要比他抓的多),今年46岁,有三个儿女,最大的女儿嫁了,但最小的只有四岁。但我每次见到他,总以为他只有二三十岁3。听大哥说,他小学便出海了,觉得做海特别辛苦,成本高,油钱一天一百多,网用了几天便会烂掉,但相对而言却更加自由,不容易受气。
当然,虽然成本是高,但像妃珍爷爷说的那样,同为渔民的谢大哥有时候一个月也能挣个一万多块(虽然我昨天才猜想他的船只小,能捕的虾不多,还没成家……)。
但我仍然没从谢大哥和谢爷爷那儿了解到关于冬夏渔获物更多、更具体的信息。虽然他们都说小船抓虾,但是问起冬夏两季是否都抓虾时,大哥说夏天也抓螃蟹,而爷爷说小船不捕蟹4,到夏天时会捕鱼。“村东捕虾,村西捕蟹”这个简单而诱人的论断定然经不起推敲。
重点在哪里?要怎么抓?
能否形成一个收集东边渔民的出海时间、船只状况和冬夏两季捕获物情况的表格?
大概想象……
渔民 | 船只概况 | 出海模式 | 冬季渔获物 | 夏季渔获物 |
---|---|---|---|---|
谢a | 小型船、单发动机,船身长……宽…… | 单人 | 虾 | 蟹 |
谢b | 中型船、单发动机、船身长……宽…… | 夫妻 | 虾 | 鱼 |